标签 鸽子 下的文章

昨日遇见14岁的自己,起源于邮箱的注册时间,2004.那年14岁/

回忆起来脑袋里已然不存在一丁点儿有关14岁的东西,不记得那年暑假,不记得那年某次翻院墙上网后的深刻记忆.

几个要好朋友的容貌都已模糊,记忆都已腿色像是相册里我7岁时候的照片.泛黄.

感谢自己那时候或者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把照片放在了相册,我想这大概不是我14时候存的吧.今日看来

这也是我当年的审美观,让我还能幻想当年的样子.还会幻想当年的样子.不知道当年的天使变成了什么样.

就年当年使用的ID都是那么有意思.对于过去,对于14岁确实我没留下什么东西.我唯一能做的只能对当初那些

天使_b13b5548-3297-4ffb-8077-a313de8e5a49.jpg

- 阅读剩余部分 -


准备记点东西可是脑袋里毫无头绪,因为我不是郭老师(郭德纲).所以诸多事务也无法像裁缝与厨子一般联系在一起.
发现写日志加备注是个很好的习惯,也许哪天遗忘了便可以通过备注提醒自己.
本想引用一段"百年孤独"里关于记忆与遗忘相互维系关系的一句话,只是自己想了半天的那句话.
最后像是大漠里的黄沙一般从手中流走,混在一起.已然不记得哪是哪了.
关于百年孤独这本书,是本月购于京东(12.05),是一本获得过某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
自己翻阅了一半可是连上面几个人的任务关系都没弄清楚(里面的人物名大多是沿用父辈的名字实在是让人有点难以理清谁是谁),也许我该拿张纸用关系格式来表明他们的关系.就在我看了一半后某一次上京东看到了这本书的评价.
觉得自己与别人的感觉差异是在太大(其实自己就没什么感觉,也不否认我是看的太认真的缘故).
于是又从头看起,这才旅顺了前小部分的任务关系,只是依然没有那种看路遥所写<人生>是的那种震撼.
人生是被他峰回路转的情节和留有缺憾的结局所产生的那种心灵上的蜕变,值得讽刺的是那时候看的还是电子书
完后一直觉得没写完,一定有续集当明白结局就是带着那种缺憾的时候.
才明白什么是"人生"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