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鸽子/


准备记点东西可是脑袋里毫无头绪,因为我不是郭老师(郭德纲).所以诸多事务也无法像裁缝与厨子一般联系在一起.
发现写日志加备注是个很好的习惯,也许哪天遗忘了便可以通过备注提醒自己.
本想引用一段"百年孤独"里关于记忆与遗忘相互维系关系的一句话,只是自己想了半天的那句话.
最后像是大漠里的黄沙一般从手中流走,混在一起.已然不记得哪是哪了.
关于百年孤独这本书,是本月购于京东(12.05),是一本获得过某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
自己翻阅了一半可是连上面几个人的任务关系都没弄清楚(里面的人物名大多是沿用父辈的名字实在是让人有点难以理清谁是谁),也许我该拿张纸用关系格式来表明他们的关系.就在我看了一半后某一次上京东看到了这本书的评价.
觉得自己与别人的感觉差异是在太大(其实自己就没什么感觉,也不否认我是看的太认真的缘故).
于是又从头看起,这才旅顺了前小部分的任务关系,只是依然没有那种看路遥所写<人生>是的那种震撼.
人生是被他峰回路转的情节和留有缺憾的结局所产生的那种心灵上的蜕变,值得讽刺的是那时候看的还是电子书
完后一直觉得没写完,一定有续集当明白结局就是带着那种缺憾的时候.
才明白什么是"人生"
细细想来也许是自己看的太认真,或者潜意思的带着某种目的去看书.也许就是为了理清人物关系在看书,
也许就是为了其中的诺贝尔在看书,也许就是为了别人都说他好才看他.只是感觉平平,经历了几本
国外小说的失败让我一度怀疑自己.也许自己并不适合那种气势恢宏场面宏大的小说.清晰细腻的也许更适合我.
庆幸的是现在面对现实还为时不晚,看来大多的欧美小说都不太适合我.以后也会有选择的购书.
鸽子
自从几年前家里的一群鸽子因为在野外吃了被人伴药的谷类食物后灭绝殆尽后.这几年
经常在现在这时节(5月)有不知名的鸟儿在瓦檐下筑巢之外,其他时候家里总觉得少些什么.
也许是鸽子叫声,对于从小听鸽子叫声长大的我来说,少了叫声有事还真觉得缺少点什么.
也许是小时候鸟窝掏多的缘故.在我参加工作后不知是出于心性上的转变还是人性本来.
对这些小动物的爱惜怜悯之心与日俱增,当然这里并不是在阐述我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
我自认为这都是在赎罪,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罪恶感感觉就越发明显.所以在去年家里因为三爹
捕获的几只鸽子被父亲剪羽关在笼子里养着后,时不时的我也会上去添粮加水.
但在某日传出父亲因为忙有鸽子因为缺水还是缺粮致死的时候,这过错又我自己被追加至我的头上.
有时也会想在死前那鸽子,天哪在哪死之前有多痛苦啊,每当想起这来的时候心里就会出现怜悯的悲痛.
鼻子发酸,于是上去鸽舍更加频繁了,提醒父亲加水添粮也愈发勤快,以至于父亲常常不耐烦的说我唠叨.
母亲也常常笑话我.
家里现在有5只鸽子,如果没错的话其中4只是雄,死过一直雌,就是上面说的.这4只雄中有一个我称之为boss的鸽子
这只鸽子体型比起那几只来说略大一些,也好斗常常欺负其他几只,很多次进鸽舍的时候总看见他不可一世的站在最高点
随着体系等级其他几只依次向下.那些鸽子如果飞上去后他就鼓着脖子叫起来,撒那好像给人的感觉又变大了不少,然后
不停的啄他们,直赶得其他几只到处飞,也常常从我身边走过仿佛视我为无物,常常感叹笑话所,这年头鸽子也不好混哪.
这几天常常见到一只鸽子整日的蹲在鸽舍出口上,那个出口时在修房子的时候单独开的一个小口,有一个小平台往外伸出在,其形状犹如别墅的大门.鸽子整日的蹲在上面,不解问父亲父亲说是鸽舍里的老大白天不让他进笼.进去就赶他出来.
好在这时一个收麦子的季节/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 [  ] 享有,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封面图片来源于 [ 互联网 ]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使用。如有异议,请联系博主及时处理。

发表留言

读者留言3

  1. 这个排版是要改改了,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我眼花。

    1. 下次注意,呵呵

  2. 书和鸽子都是和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