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天终于用“啃”的态度看完了,周鹰翻译,哈兰科本的无处藏身,坦白说看完后我对悬疑推理的小说
失去了信心,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类书籍不会出现在我的手中。哈兰科本是我比较推崇的作家。
从一个从不看悬疑推理的人,到读了,哈兰科本的丛林迷雾后,想看完它所写的每本书,再到对这类小说失去信心。
我不知如何形容心里的那种落差感,像是处在黑暗中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根火柴棒,刮然后却被风吹灭一般的心情
是故事情节不够好吗?还是翻译的不尽人意,故事情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好评价和形容,毕竟我不是看得原著。
至于翻译我倒是觉得一般般,总让人觉得生硬,像是晒干了的面团,总觉得差点什么,像是完好无损的被人抽离了一点东西似的。
如果说这就是美国风格的话,那我也只能表示遗憾了,只能说明这个风格不适合我。这本书确实让我没有阅读趣味,
确是隐隐伴随着随时都有那种可以终止的感觉,但是还是坚持的看完了。
这里用坚持来说也许不太恰当,好像是为了看书而看书,硬生生的逼着自己看书。
就好象把一根钉子生生挤进木头里一样,确实如此,我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总之毕竟看完了,也许以后的某一天重新细读一番
也未尝不是没有可能,或许我看书就是这么三心二意,看的最长的一本书是读初中看到现在还剩一大半没有看。
雨果的笑面人,起初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封面上的话,以为是本笑话书来着,那是读初二,去买词典的时候买的一本
和爸妈一起,怕他们以为我买些笑话书,所以简介都没来得及看,就匆匆付账走人,然后用上课时间看啊看,那时觉
的枯燥无味的像是嚼着大米饭,总之后来这本书不知流入谁手,失踪了,08年去书店买书,又看见了这本书,
也许是为了弥补初中的遗憾,或者是回忆起书中的情节什么的,觉得他有极大的文学价值云云,便买回来了。
看了一半又丢下了,安装自己今年的总体规划,多看书,少上网的总体方针指导下,明天看戴尔卡耐基的全集。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尤其是两部灵魂著作,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每次看都是一番自省,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