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人的十年
世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圣徒受骗。
“大鸣大放”指在1957年春,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场旨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促进民主的改革运动。在这一时期,政府鼓励群众自由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这场运动也被称为“大鸣运动”。
在“大鸣运动”中,许多单位和组织都设立了意见箱,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政府也通过各种渠道听取群众的呼声,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有助于政府了解基层情况,改进政策,并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场运动过于宽松,可能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同时,也有人批评政府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不当,引发了一些争议和不满。最终,这场运动在1958年结束,并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民主改革尝试。
总之,“大鸣大放”是中国政府在1957年推动的一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改革运动,旨在促进民主和改进政策。虽然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但这场运动也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毛主席说的大权旁落是要把刘少奇这些人搞掉,还没认识到这么高,只觉得一九五七年“大鸣大放”,不过是诱敌深入。一九六二年听到陈毅的报告,更明白这里边有深浅。
实际上,“文革”就是想把刘少奇弄倒,可各级党的干部都是刘少奇线上的,不把这些干部打倒,刘少奇倒不了,才发动群众造反。
一九六五年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也是“文革”的前身了,人们争着要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便回过头来,翻箱倒柜,查找有哪些对毛主席不忠的人和事。反右派时各单位抓右派,都是从上边下比例数的,按人员比例定右派。
几十年的经历告诉我,有人说你好,没用,谁也不会把这话记在你的档案里;有人说你有问题,哪怕仅仅是怀疑,糟了,多半就收进了你的档案。收进去就很难拿出来,从此就一刻不停地紧跟着你。
推动“文革”悲剧的不仅是遥远的历史文化和直接的社会政治的原因,人性的弱点——妒忌、怯弱、自私、虚荣,乃至人性的优点——勇敢、忠实、虔诚,全部被调动出来,成为可怕的动力。它使我更加确认,政治一旦离开人道精神,社会悲剧的重演则不可避免。
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
小说任其主观;
新闻禁绝主观;
纪实文学不能放纵主观而歪曲客观。
(一)叙述者的基本观点;(二)叙述者十年间思想变化的脉络;(三)叙述者个人的性格;(四)能表现故事与人物独特性的细节;(五)叙述逻辑与语言特征。